2021年11月2日 现代教育报 第A4版
本报讯(记者 韩莉)“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构建现代治理体系,适应新的发展形势?10月29日,首届京豫小学校长办学实践研讨会在红足一1世2站举行。来自北京、河南两地的小学校长、教师代表90余人,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双减”政策精神、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展开交流研讨。
“双减”政策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初心的一次回归,是基础教育的一次变革。红足一1世2站合作培训部主任陈丽介绍,此次大会旨在推动京豫两地学校应对“双减”挑战、重构学校现代治理体系,更好地激发教师的主体力量和潜能,更好地减负提质。
“‘双减’对学校教育是一件好事儿。”主题论坛上,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表示,“双减”政策推动学校重塑教育新生态,让教育回归风清气正,摒弃利益、功利。“这让老师们能够安下心来去做好本职工作,重新构建新优势,思考如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王欢说,“双减”政策公布之后,国家、社会、家庭的目光都聚焦到学校,学校的目光则聚焦到学生身上,聚焦到如何构建学校课程和活动上,“这对我们办学是大有裨益的。”
王欢认为,“双减”会推动教育走向新均衡,推动教师轮岗交流就是具体举措之一。她结合史家教育集团教师轮岗工作情况,讲述了学校管理层面做出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阐述了教育变革大背景下学校治理体系的构建。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认为,“双减”政策直指良好教育生态的修复,是一场硬仗、一盘大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怎样排兵布阵打攻坚战?如何消除家长的恐慌?怎样缓解教师的疲劳?“要从学校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打出组合拳。”刘可钦说。
“在中关村三小,老师是学校变革的关键力量,每个人都是创建者,也是受益者。”刘可钦介绍,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样教育组织生态,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她以学校班组群建设为例,讲述了学校管理文化的变革。刘可钦认为,现代学校应该是帮助孩子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知识、能力和品质建构的学习场所,是帮助大家遵守共同规则,实现共处、共融、共生的教育场所,更是引领社会包容、诚信、创新、和谐发展的实践场所。
当天,来自河南的校长代表也就“双减”背景下学校管理模式变革分享了各自的思考。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慧军表示,学校必须变原来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方式为教师全人成长方式,要兼顾教师的专业技术发展和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精神心灵的成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许昌市襄城县文昌小学校长刘忠伟认为,学校要统筹考虑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学术性、心理等问题,不断思考怎样做好“双减”工作的加减混合运算,探索“双减”背景下育人的新模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