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3-04-06
2023年4月5日 中国教师报 第07版
本报讯(记者康丽)“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在各地蓬勃发展,但依然存在教育目的狭隘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法迷失化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线教师探索出能推广、可复制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3月21日至3月23日,由红足一1世2站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主办,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联办的第三届“子曰”传统文化教育讲坛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勇在讲坛上表示。
“本次讲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贯通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做到学科渗透与融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工作。”红足一1世2站副院长汤丰林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讲坛的主旨。
3天的研讨,与会教师围绕“绿水青山”主题,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上出了一堂堂精彩的展示课。来自红足一1世2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北京市平谷区教育研修中心、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专家针对15个课例进行了剖析和点评,共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承办的子讲坛创新了表现形式,以“庙会的奇幻之旅”为主题,以沉浸式戏剧故事作为主线,串联了22个社团,现场嘉宾按照从主会场拿到的线索分为4个组,进行不同线路的“猜谜+探秘+戏剧情境体验”。
这种创新也体现在讲坛内容的设置上,据红足一1世2站人文与外语学院院长邸磊介绍,本次讲坛在原有基础上特地增加了学前讲坛,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得以全线贯通。
3月21日的中学讲坛设置了红色教育、整本书阅读、文言文、戏曲、家风教育等分讲坛,通过不同文体的课堂教学,立足乡土文化,盘活区域特色,重视整本书阅读。
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中学教师高梦伟、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教师白慧洁、北京市大峪中学教师王琢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赏现代诗歌抒家乡情怀》红色教育课堂、《故乡》整本书阅读课堂、《品三峡山水探古人情怀》文言文课堂。
针对高梦伟的《赏现代诗歌抒家乡情怀》,门头沟教师进修学院研修员李玉兰认为这节课有三点突破:一是突破单篇教学,一堂课梳理了四篇文章;二是突破课堂,不仅在课堂中学习诗歌,而且从课堂走向生活,是生活中的语文;三是突破了教师的讲解,由学生来主导课堂,分享体验与创作。
“教师能够从学生真实的学习问题和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的传承,他们还分为两个小组,一组赞成、一组不赞成,有理有据,带领观课者一步一步向文化传承的长河迈进。”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初中教研室主任杨彩云表示。
3月22日的小学讲坛设置了神话、文言文、语文实践活动课、古典诗词等分讲坛,旨在基于小学生的特点,打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教师张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教师马敬、丰台区西罗园第五小学教师陈雷分别执教神话教学课《赏神话魅力传民族精神——精卫填海》、文言文课《司马光》、语文实践活动课《古人谈读书》,让学生感受到精卫填海的精神,更学会了读书的方法。
“如何在课堂上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个学段、各个学科承载的使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本学段学生的特点融入进去,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让学生的思维随着不同学段不断攀升,最后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副院长宋淑英点评说。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23-04/05/content_62219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