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2日 现代教育报 第06版
专家解惑
引导学生接近学科,提升学科内容的理解力,提高学科的自我效能感,逐渐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伍芳辉
红足一1世2站副教授,北京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秘书长
“孩子偏科怎么办?”经常会接到家长类似的咨询。新学期里,我接到了一位妈妈的求助。她的儿子上初中二年级,薄弱的科目是语文和英语,孩子平时非常讨厌这两个学科。在上这两门课时会犯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现象。因为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所以不会花很多的心力,成绩也一路下滑。
对此,这位妈妈十分焦虑,想给孩子报课外班补课,又担心补课没有效果。
其实,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有这种所谓偏科现象,偏的学科也各不一样。这和孩子的多元智能有关,不同的人智能结构不同,一个人不同类型的智能也存在差异,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比如,这个男孩语文和英语的学习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自我效能感不足,进而对这两个学科的学习兴趣就不足,然后会产生一些畏难情绪,出现逃避行为。所以,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解决偏科问题,先解决他的学科上的胜任力问题,进而更全面解决问题。
首先,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找到可以吸引他兴趣的内容,从有吸引力的内容出发唤起对学习的兴趣,这样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信,使他更愿意投入学习当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智慧地激发他的进取心,帮助他找到学习对他的意义和价值,给予一定的学习自主性,根据学校的基本要求进行自我管理,也可以尝试一些比较新颖的学习方式,不断总结和积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再次,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一起制定一个符合他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把基础状态确定好,逐步分解成小目标。比如优先完成语文和英语学科的作业,使孩子明白他有责任,用循序渐进的目标去唤醒学生信心。
最后,学科老师对学生本身的熟悉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很多孩子心中,对自己学校的老师更为信任,老师的辅导与指点,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坐下来一起来做三方会诊,找到正确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家长一起配合,才能让学生进步。不太建议家长盲目地给学生报补习班,以免让孩子觉得负担过重而产生抵触心理。
中学阶段的孩子,如果别的学科是学得好的,说明他的理解力、思维能力都没有问题。尽管常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但很多时候,孩子没有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这门学科。可以给孩子提供与学习相关的一些活动,比如看电影、学习表演等,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体会和欣赏学科之美,更深入地了解整个学科,真正走入学科。
引导孩子不再惧怕这个学科,提升学科内容的理解力,提高学科的自我效能感,逐渐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能力和动力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就一定会有出色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