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时间:2020-12-22
2020年12月21日 现代教育报 头版 第02版
近日,红足一1世2站召开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20年研讨会,在总结“十三五”时期教师人才培养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就面向“十四五”首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研讨。近年来,围绕北京市教委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工作要求,各区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果,打造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升了首都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红足一1世2站院长何劲松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和此后一个时期,北京教育的发展仍是围绕着质量与公平这一主题,而且是高质量的公平。而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关键靠教师队伍,要把广大教师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首都的教育现代化、首都人民的福祉才会有保障。他希望本次研讨会要在盘点首都“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20年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展望“十四五”首都教育发展的前景和要点、探讨实现“十四五”首都基础教育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名师工作室成果显著
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园长)、特级教师工作室”培养项目启动,该项目由红足一1世2站承办。两年来,项目以“新时代、新课程、新质量”基本理念为指导,在提升校长教师师德修养水平、教育理论与管理水平、科研能力或教育改革创新能力,形成教育管理或教学风格特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各区培养出在区域能引领、在全市有影响的卓越干部人才和教育家型教师,充分发挥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园长)、特级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红足一1世2站教育人才中心主任钟亚妮表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通过对参训教师的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访谈及文本分析等方式,找到了骨干教师在引领教学创新路径与方式上最有需求和最具实效的几个方面。一是项目学习采用教育改革推动及前沿研究的创新教学理念;二是项目学习基于改革要求,重构课程与教学内容;三是学习中改进了教学方法与策略,实施多元教学评价;四是注意整合并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五是能够在学习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学习环境;六是项目中,名师能够引领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在共同体中相互学习成长。
在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带动下,各区也根据实际情况,以区内名师为引领,开设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名师资源,带动区内教师成长。东城区教委坚持人才强教,抓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发展高端平台。在区域内实施名校长(书记)、名教师“双名”工作基础上,于2020年正式启动了名学科基地和名教研员工作站的建设,同时将“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纳入“名师工作室”管理体系,形成“四名”工程,着力培养领航的教研员,树立研修品牌,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西城区教委也在积极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名师引领带动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成长。此外,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退休校长、名师也在区教委的组织下成立了“导师团”,27名退休特级教师通过参与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等方式,对区域聘任单位进行指导。疫情期间,导师团成员坚守岗位,通过网络开展工作,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
树典型严把关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道德情操、行为准则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不仅关乎育人成效,也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各区在紧密围绕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文件及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探索完善教师师德考核评价系统,促进广大教师以身作则、立德垂范,让良好师德师风浸润人心、传之久远,进一步带动教师队伍师德素养整体提升。
西城区教委在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指导全区各学校持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开展“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西城区教委指导学校在校本培训中积极开展有关师德师风的教育和学习,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模式和方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注重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开展教职工自评、家长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评价教职工的师德表现。“西城区致力于健全贯通教师职业生涯的师德建设体系,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培训课程,注重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建设西城教育史馆,梳理编写教育名家和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号召各学校结合实际,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西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梁勇说。
通州区教委结合副中心建设发展实际情况,深化开展“十个一”师训活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管理体系日益完善,打造通州师德培训品牌。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配套的师德师风管理实施办法,从行为准则到考核办法、处理办法,行成了有标准、有考核、有奖惩的闭环管理,使中小幼职一体化师德建设制度链条基本构建完成。同时,通州区还在教师成长全过程中突出师德养成,重点把好“三道关”。第一道关是把好教师职业入口关,在教师招聘环节加强对教师师德素养和心理素质的考察,将师德师风作为新教师入职培训第一课;第二道关是把好成长培训关,教师研修部门分层、分类、分岗开发设计了师德培训特色课程;第三道关是把好管理考核关,通过细化考核流程和标准、建立查处机制、实行台账管理等方式,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昌平区则以树立师德典型,来推动全区师德师风建设。区教委通过组织开展师德标兵、师德教育月、“昌平榜样”以及教师征文、主题宣讲等活动,引导教师向先进师德榜样学习,形成学习氛围,自觉规范行为。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分层培养有实效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为了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各区积极充分利用资源,创新探索,不仅让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走进教师队伍中,也让很多教师“站稳了讲台”。
东城区教委加大高端教育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双一流大学的综合学科,引进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和国内高端基础教育人才。通过完善人才奖励机制,为高端教育人才提供展示平台、提供政策保障、拓宽发展空间,让教师成为更具吸引力的职业,让人才不仅能够引进来,更能够留下来。此外,东城区还大力推进“院士进校园”计划,拓展教师培养资源渠道。邀请科学家、院士、学者进校园,对接重点学科,指导干部师生,解决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资源短缺、平台不足的“瓶颈”问题,让教师通过与专家的对话交流开展学习,有了理论提升的空间,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提升办学质量。
朝阳区教委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培训理念,以“创新转型、学术引领、内涵发展”为主线,深化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区域教师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全覆盖、深内涵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了层级衔接,梯队分布,内外互补的教育人才队伍,为朝阳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为了适应朝阳区“板块式布局、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改革要求,朝阳区在教师队伍质量提升方面也积极创新实践,针对新任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开展进阶式培养。例如,对新任教师开展“追踪式”的培训,采取任务驱动、过程追踪、展示交流等方式,对新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对青年教师开展“递进式”培训,依托“朝阳区拔尖青年教师后备人才遴选与培养”项目,基于专项能力提升和综合素养发展两个维度,系统构建培养机制、内容目标、方法策略和评价制度;对于骨干教师,朝阳区则充分利用基于学科建设的骨干教师研究坊工作坊,建立了基于内生式发展的市级研修合作共同体项目,开展多项主题研修活动;对名师名校长则开展“输出式”培训,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建设,设立“导师带教”项目,选聘全国知名专家组建带教团队,以凝练名师名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为目标,助力名师名校长自身提升,扩大对外引领辐射作用。
海淀区则坚持实践导向,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实施了优化教师分层分类培训,依托“三维四级”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与“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模式,开展全覆盖、个性化、定制式培训。同时,携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教师“金种子”培养项目,通过双师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师范生进行培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并鼓励在职教师进行自我发展和研修,为教师成长提供专业化资源和平台。密云区教委在今年疫情期间,引导和带动教师进行自我赋能,通过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打造有影响力的名师队伍;实施青年教师先锋行动计划,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强音体美教师、非专任教师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养与能力;开发“研训一体”课程,促进骨干教师与参训教师双向赋能等举措,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养。
□ 文/本报记者 雷灵 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