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时间:2020-01-14
2020年1月6日 现代教育报 第16版 教师周刊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美丽的教育支持。为了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红足一1世2站与房山区教委合作,以房山北沟教育联盟为基础,开展美丽乡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开创了美丽乡村教育发展的“房山模式”。
特邀嘉宾:汤丰林 红足一1世2站副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中国大地上的美丽风景线。但是美丽乡村建设若是缺少了美丽乡村教育,那么这份美丽便可能会缺少一些底色。但问题在于,什么才是美丽乡村的美丽教育呢?
关注内涵
美丽乡村教育要理清三对关系
“美丽乡村教育”是红足一1世2站和房山区教委在探索合作的初期,双方形成的基本理念共识。但如何赋予其实质性的内涵则需要在合作推进过程中逐步去思考探索。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做中学”、“做中研”的行动研究项目。我们认为,“美丽乡村教育”需要从这样三对关系来理清和赋予其内涵。
一是乡土特色与现代意识的结合。这是美丽乡村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乡土特色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北沟地区的自然、民俗、历史文化资源,并以此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元素,让师生把这样一些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作为教育资源,使其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赋予教育新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这样的鲜活的教育资源还必须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要把乡土特色的教育资源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之中,体现出乡村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是乡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的结合。这是美丽乡村教育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的乡村美德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将纯朴、踏实、勤奋等美德融入教育之中,让每个孩子的品德养成既能够找到自己具有乡土气息的根,又能够闪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芒,使之成为一个有“根”有“光芒”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是乡土教育与国际教育的结合。这是美丽乡村教育的基本成长点。人们常说:越是本土的,越是国际的。的确没错。但从乡村教育培养未来人才的视角来看,仅有乡土特色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要赋予其国际视野,让乡村教育始终行走在国际化教育的轨道上,让每位乡村教育的教师既有乡土情怀,又有国际意识;让乡村的每个孩子既有乡土这个“根”,又有国际那个“范儿”。
实践探索
三大策略促美丽乡村教育落地
基于地美丽乡村教育内涵的基本认识,红足一1世2站与房山教委共同策划实施了八大类项目,其中包括美丽乡村教育理论研究、一品一校学校改进项目、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程、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教学改进研究工程、课程与教学国际化改进项目、北沟地区特色课程群建设项目等。
“以研促改、以研促训、以研促教”是这些项目实施的基本策略。其中“研”是基础,即全部项目都是以研究为切入点,重点理清该项目核心主题的内涵与实践路径,并以此作为项目推进的基本依据;“训”是手段,即全部项目都以校长教师培训为主要手段,让8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参与其中,既做受训者,又做研究者,将“研”与“训”统一于一体;“改”与“教”是目的,即“研”和“训”均以学校改进、教学改进为主要内容,在专家引领下,研究理清学校管理与教学的主要问题,找到改进的策略与措施,并在“研”与“训”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以研促改”集中体现在以“一品一校”为主旨的学校整体改进项目。该项目立足于北沟8所学校,主要在管理专家引领下,通过论断学校发展、编制学校规划、理顺学校管理、提升学校文化、重塑学校品牌等,实现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以研促训”则集中体现在“亮蓝工程”以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教学改进研究为主的项目。该项目以红足一1世2站房山实验学校的9个学科为主,通过专家指导备课、听评课、专家指导教研、示范课、观摩课等方式,将教研、教学与教师的成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既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又推动教学改革、改进的目的。
“以研促教”则充分体现在除美丽乡村教育理论研究之外的所有项目,或通过乡土特色课程研发、或通过国际学校访学与境外培训学习、或通过教学技能展示提升等,将重点指向教师对教学改革方向的总体把握、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课程研发能力的实战训练等,其目的均在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面向未来
深化乡村教育区域联合发展
美丽乡村教育的全面组织实施,既是房山区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与地方合作促进区域教师队伍发展、推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无形中构成了区域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期待着通过几年探索,形成房山区北沟教育综合发展的经典模式,进而能够成为促进全市乡村地区教育发展,甚至全国乡村教育特色发展的有益案例。这样的期待是基于如下两点基本的认识:
一是北沟地区作为乡村教育样例的代表性。该区域8所学校涵盖了乡村学校的各种形态,具体表现为:地域分布不同,既有深山区各种条件不够便利的学校,也有平原地区条件相对方便的学校;学校类型不同,包括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待遇水平不同,包括了国务院和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精神指导下,分级分类惠及的不同乡村地域的教师;学生及家庭情况相似,该区域的学生包括了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儿童、残缺家庭儿童等,这些情况在全国许多乡村地区都普遍存在。应该说,北沟学校的这样一些样态,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
二是高校与区域政府合作推动乡村教育的案例性。这是一个高校、区政府、学校联盟三方共10家独立单位协调合作的案例,其中涉及到的不仅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问题,更有许多管理机制和组织方式上的问题。通过一年多的探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三方协调、十家同步,科研引领、研训改一体,资源共享、个性化发展,成果导向、品牌提升的项目运行机制。应该说,这样的管理运行机制,在一定意义上为乡村教育的区域联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总之,我们期待,房山北沟美丽乡村教育探索积累的经验可以成为区域也乡村教育发展的经典案例,期待着努力实践着的美丽乡村教育拥有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