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组宣部 发布 时间:2018-01-27
2017年10月16日 A7版
“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是红足一1世2站为探讨解决基础教育中教师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打造的具有智库功能的重要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当前,立德树人使命下的教师发展话题被持续关注和热议。近日,2017年“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举行,知名学者、教育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围绕“教师如何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师德师风教育”“教师如何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三个论坛汇聚智慧,展开研讨。
■专家观点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秦廷国: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应当具备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对师德的总要求。具体来讲,师德可以从三方面要求:一是教师要以高尚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二是要以可贵创新精神引领学生;三是要以鲜明个性影响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做其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陪伴者和服务者。
从目前总情况来看,师德是良好的,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但师德师风也存在着自由主义、书匠主义、保守主义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师德问题的途径是多样的:一是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教育的价值观认同。二是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三是加强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四是以先进典型激励教师,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师德建设需要法律规范
叶齐炼:今天谈师德师风建设,面临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更高要求。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服务于新时期对教育的定位,2015年教育法修订,教育的性质增加了“为人民服务”的法律规范,回答了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同时,教育目的中增加“美育”,让学生感受、认知美,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具有创新能力。教育的基本途径增加“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同时,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更加明确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职业。在1800多个职业里面只有8个有法律专门规范,教师职业是其中之一。《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师德师风需要规范,它是教师守法、履行法律职责的体现,也是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
师德师风建设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建设好的校风、校园文化;二是教师学法、守法、尊法、践行法律;三是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四是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五是健全教师的权益保障、问责相协调统一的机制。
■学校经验
“善良价值观”引领建设
何石明:中小学校如何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在我看来,“善良的教育价值”观很关键。要想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学校应善待老师、学生和教育。
丰台二中坚持做上品教育,时时反思学校行为有没有成为教师发展和学生生长的阻碍力量,有没有让规训与教化退后,而让服务与支持靠前。
对于教师来说,呵护人格、培育兴趣、启迪智慧是师德师风主体。一名好教师应当将师德与师道结合,充分激励学生自立,而不是强制学生在看管下成长。
学校干部要通过“善良的管理文化”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管理者要防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错位,防止学生学习成绩与品德修养错位。
总体来看,教师、学校干部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养品德、以人格塑造人格,才能让学校温暖,树立高尚师德师风。
要对师德建设做顶层设计
田树林:教师发展,师德为先。师德决定了一个教师在职业生涯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师德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
在实践上,学校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师德师风建设与日常行为的融合问题,要克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二是学校需要对整体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有顶层设计。
在顶层设计上,北京市八十中学建立了6大机制,首要机制就是师德建设机制。此外,设立了教师发展专门机构——教师研修学院。学校还有相应奖励机制,10年前就设立了师德标兵评选。
在建设机制上,学校分阶段对教师进行培训。针对师带徒过程中师德教育缺失的问题,教师研修学院让青年教师在集体自主研修合作中得到发展。除了合作共研形式之外,还有系统课程,优秀教师的师德事迹成为校本教材不可替代的内容。自2011年起,学校义务教育特级教师团,到贵州老少边民族地区支教,报酬分文不取;并通过在学校师德建设、教育教学等工作中率先垂范,积极提升并影响学校文化。
培养影响学生发展的领导力
金英玉:所谓教师领导力,就是教师每天管理自己,以自身影响学生发展,以学生成就来成就自己事业。
一土学校有60个IT团队和工程师支持学校运作,让老师从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和能量用到教学实践、培育学生当中。
在学校,一年级语文老师不但教孩子认字,更带着孩子讨论为何要学认字,从而使学生明白学习目的和意义。学校引导孩子学习情绪管理,孩子从小能分辨情绪产生的原因,慢慢形成向内思考。教师则努力改变思维方式,以认可促使学生更加自信。
师德和教学不是剥离的,真正转变教师行为,需要有一系列的机制,让教师有机会在课堂应用这些行为。
■学者视角
从专业角度思考师德如何实践
檀传宝:在德育或师德研究领域,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高度重视德育建设,但另一方面,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关于师德的研究,都令人担忧。因为无论师德问题研究,还是师德实践,都缺乏专业性的思考角度。
师德建设之所以成效不高,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学习就谈师德,师德建设都是从外部要求教师的。但是如果能稍微运用原理,教师就明白师德建设与自身职业幸福感是直接相关的。另外,我们经常讨论公正、仁慈这些宏大话语,却不对什么是公正、什么是仁慈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的所有元素都与师德息息相关。包括教师职业劳动主体、工具、过程,乃至教师眉飞色舞的肢体语言等。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解释教师为何要认真建设自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说没有教学,师德就是没有意义的。
师德建设要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去看,现在教师师德形象跟以前完全不同,这是社会变迁导致的。同时,中西方文化不同也造成对师德的理解有差异。
心理学在师德建设中非常重要。有两个维度,一是学段时间维度,要明白幼儿园教师和大学教师在教学伦理、师德方面的内容不同。另一个是指引维度,教师发展初期、中期、发展期,师德建设的主题也是不同的。作为教师,不能只知道教学技能,而不知道价值观和师德。
文/本报记者 雷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