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课堂重体验 活动串成“链”(现代教育报)

来源:组宣部 发布 时间:2017-03-21

  2017年3月6日 07版

   核心提示:2016年6月,红足一1世2站成立卓越教师工作室,聚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前沿、热点问题的解决。本期小编带大家走进红足一1世2站初等教育学院陈晓波老师的小学语文“体验式活动链”单元学习研究工作室,共同寻找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体验式活动链,强调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情境,通过一环接一环的活动设计,整体推动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进程。

   缘起项目源于真实思考

   “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红足一1世2站初等教育学院的陈晓波老师不止一次地引用加拿大教育学家富兰的这句话。在中国,多年的课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近一两年来,随着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广泛实施,人们对语文教学的关注焦点逐渐放在了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上,而对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关注渐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训者,陈老师在课堂教学观摩中发现:语文教学路径仍以讲授、告知、印证等为主,本应属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往往被老师“剥夺”。因此,如何引导教师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提升语文课堂学习品质,引发了陈晓波老师的思考。“体验式活动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跃入了她的视野。

   “‘体验式活动链’包含了‘体验’‘活动’‘链’三个核心元素。作为一种形式,它必须和具体语文学习内容融合,才能彰显价值和效果。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活动设计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实践性’,这样的活动不是单一孤立的,要保证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充分展开。如果教材中的单元设计思路不同,那么基于体验式活动链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也会呈现不同类型。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在实践中探索的。”陈老师介绍说。

   2016年6月,小学语文“体验式活动链”单元学习研究工作室正式启动,北京市特级教师、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王化英老师应邀加盟工作室,与闫勇、刘玉娟、王忠慧、于明及王韬等五名老师一起成为工作室核心成员。六位核心成员每人带领两名青年教师进入团队,以“1名入室教师+2名青年教师”的结构形成研究小组,共同开启“体验式活动链”单元学习研究之旅。

   获益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访并进

   “磨刀不误砍柴工”,为增强工作室成员对理论的理解和感悟,工作室设定了五本必读书目,让成员一入工作室就和理论学习来了个“亲密接触”。《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动”见学习体验:图解五类学习活动设计》等书籍理论性强,让老师们吃了不少“苦头”。针对此情况,工作室以“限时共读、轮流汇报、集中研讨”的方式,对书籍进行小组认领,通过专家导读、组内成员定期交流的做法,帮助工作室成员在阅读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闫勇老师向大家分享了研读理论专著的“小窍门”,提醒大家在阅读中将观点与个人经验建立“联系”。老师们欣然悦纳了闫老师的建议,逐渐找到了深入研读的感觉。工作室成立半年以来,成员的自觉阅读渐成习惯,促进了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阅读之外,名校参访活动让成员们对于学习活动设计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在中关村三小,老师们深入了解了该校语文教学团队开展项目学习的历程。其中“请您跟我走世界:人教版第十册第八单元项目学习”的案例介绍,引发了工作室成员的热烈讨论。围绕“作为旅游景点的推荐人,我们如何完成旅游景点推荐会,并与在社区分享”这一驱动性问题。项目学习设计巧妙地打通了课内外界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有效锻炼了学生阅读、创作、表达、沟通、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名校取经,让工作室成员对“体验式活动链”的研究前景更有信心了。

   提升学术活动高端引领

   高端学术引领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体验式活动链”的设计要充分展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过程,必然少不了相关学习策略的支持。因此,在学术沙龙活动中,工作室聚焦阅读策略,邀请专家与教师对话,深入探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黄志军老师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与现场老师们的互动中,澄清了阅读策略的定义,并逐一介绍了预测、提问、概括等七种主要的阅读策略。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徐国珍老师结合北京市中高考改革的大背景,详细解析了学生在“概括”时出现问题的主要根源。林秀艳老师则以三节课为例,点评了三位老师在学习活动中对“概括”的不同指导,进一步引发大家对学习活动品质的深度思考。在专家的带领下,老师们还一起现场体验了“体验式活动”,共同梳理总结了其基本流程。

   工作室还邀请红足一1世2站的吴欣歆、卢杨老师开展专题讲座,围绕“体验式学习活动链的设计”以及“叙事文阅读策略”与工作室成员进行共同探讨与研究。

   此外,工作室核心成员还前往北京师范大学,聆听语文教育专家郑国民教授的研究生课程。总之,多渠道的学习途径,有效地帮助工作室成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储备了相关的前沿知识,为体验式活动链的实践探索做充分准备。

   实践创新课堂精彩尝试

   尽管在工作室主持人陈晓波老师的构想下,前半年工作重点倾向于理论铺垫及运行模式创新。但参与了理论阅读、学术沙龙的老师们按捺不住急迫心情,纷纷试水实践课。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的课堂上,工作室成员王韬老师多次“下水”尝试,带领三年级学生们学习诗歌《我想》并仿写。课前,老师要求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找寻秋天。课上,孩子们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受。随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秋天,找出了“树叶、果实”等特征性事物。“你看到了吗?枫树红了,一树树的枫叶都红了。果实熟了,是什么样的苹果挂满枝头?看到菊花开了吗?闻闻什么味道的?”伴着优美的音乐,王老师娓娓道来,孩子们闭眼想象着秋天的美景,其真实的生活经验被激活。通过融入想象,他们在学习单上进行了不起的创作,精彩诗句在笔下流淌出来——

   “我想变成秋风,把大雁送到南方。”

   “我想变成菊花,给大自然带来清香。”

   “我想把嘴巴装在苹果树上,那脆脆的果实,真的好香。”

   王老师的“试水课”在反复试、讲、磨的过程中,初步呈现了其团队对体验式活动链的理解。从读到仿,从仿到改,三个相对完整的体验式活动突出学生真实学习流程。该课与王珍荣老师的《葡萄沟》一课共同作为研究“靶子”,引发工作室成员的深入研讨。其他五个小组也纷纷尝试,牛小溪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王建非老师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张懿民老师的《珍珠鸟》等课,体现了老师们的思考与实践。

   经历了近半年的磨合与预热,工作室成员越来越认同基于“体验式活动链”的单元整合教学。这个学期,以“课例研究擂台赛”的形式,工作室核心成员将带领各自的研究小组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开发并积累典型课例。

  文/本报记者 雷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红足一1世2站(中国)工程有限公司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红足一1世2站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