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立人字课”:方块字里有乾坤(现代教育报)

来源:组宣部 发布 时间:2017-03-17

  2017年2月27日 07版

   核心提示:2016年6月,红足一1世2站成立卓越教师工作室,工作室聚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整合各方优质资源,选拔一线优秀教师开展为期两年的研究性工作。本期小编带领大家走进红足一1世2站初等教育学院吕俐敏老师的“立人字课卓越教师工作室”。

  字课,将汉字内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字形和字义,将文字与传统文化、经验世界相勾连。立人字课,通过文字识事,识物,识人,从而立人。

  缘起:“字课”合宜儿童教学

  几乎每个晚上,红足一1世2站初等教育学院吕俐敏老师的微信号“大磨叽和小磨叽的故事”就会推送一期与汉字有关的故事。为了给“立人字课卓越教师工作室”的教师们提供字课案例的补充材料,这样的书写已经坚持有大半年了。

  “字课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教师其实都朦朦胧胧地接触过,‘字课’这个名称,是借鉴了《钦定蒙学堂章程》《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的内容,可以说是基于当代、借鉴传统的一个结果。”吕老师介绍说。

  事实上,“立人字课工作室”的成立赶上了好时候。2014年教育部印发文件,强调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16年起,传统文化素养成为中高考语文考查的重点之一。2017年,国务院发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对此,吕老师保持了冷静的看法。她认为,之所以将字课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因为汉字本身对孩子而言,非常合宜。汉字是因形知义的文字,直观性、图画性极强,与儿童的心理认知过程基本一致。孩子们天天接触、使用着汉字,因此字课是指向日常生活的,是能够和教学、教材紧密结合的。汉字作为学习对象,大到可以组织单元的学习,小到关注一个字本身。因为这种弹性,字课适合任何年级、任何学段的学生。

  2016年6月,在吕老师的主持带领下,六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进入工作室成为核心成员,开始了他们的字课研究之旅。

  浸润:实地考察感受字课魅力

  工作室成立之初,成员老师们对字课还抱有一些疑虑:“汉字学习不是小学低年级的内容吗,高年级开展字课意义何在?”“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字的演变、书法欣赏、字理探究,字课与现在的课时是否冲突?”面对老师们的困惑,工作室安排外出参观、访问,帮助老师们打开视野,直观感受字课的魅力。

  在中华精印谷考察,丰富的篆刻文化资源为字课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和课程资源。工作室老师们展开激烈讨论,构想如何利用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参观培德书院,回归自然与传统的朴素教育观让老师们触动很大。亲眼所见传统文化回归日常经典,由玄远的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时,老师们都有了醍醐灌顶之感。

  让老师们真正领悟到“字课”的魅力是在成都访学期间观摩的“字课”实践。成都鄢小红老师的“衣”字一课,带着学生从《诗经》中认识“衣”字,从字形变化中寻找“衣”字;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张龙老师的“右耳刀字族”和古文的联系;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刘震老师的“月字族”的串联,令老师们感受字课的魅力的同时,也看到了字课开展的无数可能性。卓越工作室成员董虹老师惊呼:“原来字课可以这样上!”

  实践:特色课程探寻汉字内涵

  “蜀之鄙”的“鄙”字是什么意思?这个“鄙”和“鄙夷、鄙视”里的“鄙”意思一样吗?在甲骨文中,“鄙”的右耳刀旁代表着什么意义?“鄙”和“都、郊”的关系是什么?鄙”的右耳刀和“郑、邓、鄢”等字的右耳刀旁意思又是否相同?汉字中的左耳刀旁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在《蜀僧》这节交流课上,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张龙老师就学生的疑问生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环套一环的提问和解答中,引导学生对汉字形体和字义的探究溯源。并在学生充分探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有规律的知识。

  一师附小的逄静老师结合教材中的姓氏歌,带学生在汉字中找姓氏、写姓氏、探寻姓氏源头、讲姓氏故事,在班级中刮起了一股“小篆风”,吸引家长和学生参与其中。

  呼家楼中心小学董虹老师,结合课外阅读,组织了海洋动物的专题阅读活动,在家长开放日,一年级学生用甲骨文描摹海洋动物,感受汉字的象形特点。参与活动的家长们说,“没想到阅读和文字可以这样结合得如此有文化!”

  在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樊微微老师的《竹韵·中国风》字课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学实施环节顺着学生对“竹”这种自然事物的认识层级推进。从自然、饮食、日用、艺术之竹四个视角到“生活中寻竹”;带领孩子到“汉字乐园”中做游戏,找竹元素汉字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引入《墨竹图题诗》,由点带面,几十篇与竹有关的诗文任学生畅读品味。品竹的过程,正是自然界的竹与中国文人精神高度融合的过程,在学生的情感达到最高潮的时候,进入“感悟中书竹”环节。学生在竹简上用软头笔,工整地书写小楷字,或记录心得,或创编诗句、对联。即兴创作的竹片穿成竹简留存,成为班级学习生活的见证。

  收获:探索反思中丰厚文化积淀

  “立人字课工作室”成立大半年来,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工作室成员成为了教学反思者。《竹韵中国风》字课过后,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学生对汉字的热情被彻底点燃。《汉字树》、《说文解字》、汉字小时候APP等,悄然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交流话题。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学生在课后继续自主学习生字时,打开了网状的探究路径,触类旁通、寻根探源,一些相关的文言文、诗词,也被这份兴趣引领着吟诵背诵了下来。

  作为工作室成员,老师们参与字课研究团队,在实践探究中感悟字课的研究意义,教师们发现无论选取的是哪个汉字,采取的是哪种教学策略,最终大家的思维瓶颈都卡在文化底蕴上。字课如一面镜子,引导卓越工作室成员不断去汲取学识的营养,丰厚自己的积淀。

  链接:对话

  记者:如今的语文课堂,拼音教学似乎过多,但对于汉字的教学仅在于机械地教笔画,没有趣味性。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语文教育?

  吕俐敏老师:对于小学生汉字教学,一直以来对读音和形体的重视,甚于对字义的重视。其实,识字是建立汉字音形义联系的过程,也是丰富和完善对世界认识的过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一”有十个义项,构成了310个词语,这些义项、词语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忽略,学生的识字如果仅仅停留在字形和读音层面,因为没有意义的支撑,学习就没有味道,无法让孩子体会到汉字因形知义的那种美,也不能建立对汉字“立体的懂”,这些都会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记者:“立人字课”工作室成立时间不长,在形成示范课时,您和您的团队有哪些思考在里面?

  吕俐敏老师:字课不是个新生事物,但很多老师初次接触,感觉好玩,却没有抓手,我给备课的老师们送材料、定规矩。比如,课要跟孩子的经验进行对接,组织有过程的能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字入心。在宏大的文化视野下、学生终身学习的框架下,做有大格局、有长远观照的课,是工作室对课的基本要求和共同追求。(本报记者 雷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红足一1世2站(中国)工程有限公司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红足一1世2站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