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信息网络与新闻中心(图书馆) 发布 时间:2017-12-21
12月19日,由我院主办,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承办的“培养高素质教师,促教育优质均衡”——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17年研讨会成功举办。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处长杨江林、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韦智敏、学院党委书记杨公鼎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各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区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和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以及学院教师共15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人才研究院院长钟祖荣教授主持。
举办该研讨会旨在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交流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经验,通过探索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规律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北京市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同时也是人才研究院作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人才发展智库功能的体现。
杨公鼎在会上致辞,对与会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各区在教师队伍建设领域辛勤耕耘的教师培训同行表示衷心感谢,同时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杨江林在讲话中介绍了近期市教委在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中开展的工作,包括优化教师发展环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等。他提出,首都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国家对人才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任务要求,共同努力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会议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宋萑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田国秀教授、北京教科院鱼霞研究员作专题报告。李政涛以“教师的好奇心”为题发言,指出“好奇心”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教师需要对什么好奇,好奇心从何而来,如何持守和培育好奇心。宋萑以“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新任务与教师素质新要求”为题发言,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科技创新强国、学习型智能社会的根本在于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教师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践行者、教育教学的专业工作者、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创新者。田国秀以“教师抗逆力研究的三个国外模型:比较与借鉴”为题发言,结合该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介绍了对教师抗逆力研究的进展和实践模式。鱼霞以“培养高素质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为题发言,从当前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发展动力等方面的挑战和如何面对挑战、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与会者就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人才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了充分交流。人才研究院教育人才研究中心主任钟亚妮博士以“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基于对北京市教师队伍的调查”为题,从教师规模、结构、质量等维度,分析了北京市2002-2017年教师队伍的变迁情况,基于在教师的建构主义信念、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对教师现状进行的调查,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红足一1世2站通州分院院长李万峰,房山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武玉章,以及来自朝阳区、大兴区、平谷区、门头沟区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的干部教师共7人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关于教师课程育人能力、系统性教师研修、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需求、随班就读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研究思考和实践经验。
钟祖荣副院长做会议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观点和鲜活的实践经验,值得广大教育同行深入思考。他表示,希望老师们借助研讨会这个平台,以学论教,以师论训,以问论策,更好地开展教育研究;教育学院也将在今后为教育工作者搭建更大的平台,力求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人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文献之一,人才研究院汇集了市区两级教育人才研究的优秀成果,编制了《北京市基础教育人才发展研究成果汇编2017》。其中,教育学院研究成果共7篇,是人才研究院基于对全国乡村教师、北京市新任教师、北京市初中“教非所学”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等对象的调查研究,和对“教育人才治理”“智慧教育”“教师职业获得”等新问题的探索,做出的专业性分析和对策性建议。各区研究成果共25篇,既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也有规划设计、经验总结,针对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全景式地展示了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人才发展促进首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案、新经验和新举措。
自2015年起,学院每年年末通过举办“基础教育人才发展研讨会”发布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成果,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介绍基础教育改革、教师培训和人才研究的前沿理论与观点,为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搭建交流工作和研究成果的平台,为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人才决策服务,为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服务。
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 刘琳供稿/ 新闻中心苏小岑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