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来源:科研处 时间:2020-05-27
为保障红足一1世2站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丛书学术质量,促进研究成果在学术和实践方面产生一定的实际影响,经过2020年4月13日学院办公会审议通过成立红足一1世2站学科建设丛书编委会。2020年5月26日,科研处组织召开红足一1世2站学科建设丛书编委会第一次研讨会,会议主要研讨学院学科建设丛书的定位和审议第一批学科建设拟出版的研究成果:刘加霞教授《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表现性测评与提升》、刘晓婷副教授《用表现性评价促数学教学改进》、刘琳娜副教授《小学生关键能力评价与培养》。丛书编委会主任何劲松院长、副主任钟祖荣副院长、汤丰林副院长、李雯教授及丛书编委会委员刘加霞教授、刘春艳教授、李宝荣教授、吕鹏教授、杨秀治教授、季苹教授、余新教授、胡淑云教授参会。
何劲松就学院学科建设推进工作与学科建设丛书编委会成立及职责要求发表讲话。何院长肯定了当前学院学科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同时强调此次会议重要性,会议审核把关有助于学科建设丛书成果质量,他就学科建设推进与编委会审核指导2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就学科建设推进,第一,通过学科创新平台团队深入研究,提升了学科领域深刻认识,对所在学科理论探索和规律掌握方面有所提高。第二,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研究聚焦在教师发展和教育教学领域,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应用在学院培训领域,促进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第三,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有效促进教师队伍成长,进一步优化学院学科部署,改善了学院学科分布格局。就编委会工作会议,希望学院学科建设丛书委员们,以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认真审阅研讨提交学科建设研究成果,本着求真、求实、求新的定位,遵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原则,进行成果审议与深度研讨。求真,要关注研究问题真实解决和产出结果,求实,是不是根植于实践,有效解决实践问题;求新,对学科领域有没有新认识,创新平台核心在“创新”,创新要贯穿在研究的始终。何院长希望各位专家委员,不要顾及面子,诚恳提出建议,同时预祝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研究成果早日出版面世。
随后,李雯处长详细介绍了编委会成立过程、编委会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和要求。基于学院学科定位,审阅学院学科建设成果对外输出,做好学科建设丛书对外宣传与推介,提升学院学科建设品质。通过会议研讨论证,确保学院学科建设研究成果成为精品,进一步解读了分6批次组织推进18本学科建设成果出版工作,期待学院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成果都能按计划如期出版。
第一批拟出版3本研究专著作者均来自由初等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领衔的“小学生学习评价与发展研究”学科创新平台团队。学科创新平台负责人刘加霞教授、学科创新平台骨干刘晓婷副教授、刘琳娜副教授分别从研究过程、研究框架、研究内容、著作特色与价值、研究实践应用、研究困惑等方面进行详细陈述。
汤丰林副院长关于专著出版提出要关注三个结合,做好理论与实践结合,要以理论为主;做好学术性与通俗性结合,以学术性为主,提升学术水准;做好前沿和基础性结合,要以前沿性为主。
各位编委会委员分别结合各自专业研究领域与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经验,开诚公布对三本专著研究成果提出中肯的建议。专家们研讨交流,建议围绕着评价领域关键问题,对评价主流概念进行诠释,评价基于目的,评价要根据目标制定策略和手段,在真实问题中解决评价的注意事项;关注三本著作之间关联性,建议可否从小学数学能力模型、评价标准、学习活动指标认定教学活动工具这几个层面进行统筹。从读者视角,基于目标改进的小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改进案例选取和题目表达中,注意案例整体性和系统性。整体性框架要加强,内容设计上呼应,总序言要体现,内容横向多切磋。
最后,钟院长做总结发言。钟院长主要就丛书定位提出要求。就丛书定位与语言风格而言,一是学科建设丛书定位服从于学科创新平台定位,应该是学科创新平台成果重要呈现,一定要凸显学科创新平台创新性、先进性和前沿性。需要研究者在书中把国内外同行相关研究进行描述,在比较中凸显问题研究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把价值内容表达出来。二是要注意学院学科创新平台区别与普通高校学科建设,我们学科建设更重视理实结合,依然要以学术为先。强化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深入细致研究。三是要注意语言风格,注重学术语言规范表达,研究要严谨充分,要对研究过程有所交待。语言风格还要重视可读性,但注意不是教材,也不是科普读物。充分考虑读者定位,首先要考虑学术界同行,其次是中小学老师。最后,钟院长又对三本著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会议历时3小时,各位专家委员以自己学科立场,共同把关三本拟出版学科建设成果。委员们表示参加论证会,对自己学科创新平台非常有启发与借鉴,通过成果研讨交流,更能促进学科建设研究成果高质量的输出。李雯处长以“保质保量见真言,共研共进出精品”对各位与会专家委员表达了深深感谢,感谢三本著作作者认真准备充足的论证材料,提供框架与样章,为今天会议研讨奠定了详细文献基础。与会专家委员提前打印材料,充分研读从专业方面给予详细建议。她进一步提出后续学科建设成果将通过学科建设丛书委员会集中审议指导,学科建设丛书委员会将会在学科建设成果出版与推介方面,充分发挥专业引领职能,为高质量学科建设成果出版提供专业化保障护航。
(科研处 张祥兰供稿